跳到主要內容

投名狀

上禮拜去看了投名狀, 看得我渾身不自在. 每次看沉重的電影都會看得我渾身不自在.

投名狀的背景在清代太平天國之亂, 中國內部最亂, 最貧困的時代之一. 民不聊生, 人命不值錢. 這樣的時代, 義氣誠信值幾個錢? 電影一開始, 清軍將領龐青雲的部隊全數被殲滅, 他自己裝死, 混在幾千人的死屍中活了下來. 然後投靠了趙二虎的匪黨謀生路. 他為了說服匪黨投效清廷, 與趙二虎姜午陽立下投名狀. 他也私通趙二虎的女人(妻子?). 龐青雲一步步用背信忘義與同志的屍體踏上了兩江總督的高位, 他使人刺死趙二虎, 用的是天下蒼生為理由. 最後姜午陽發現被龐青雲背叛, 龐青雲身後被清廷的人開槍暗殺, 身前被姜午陽一刀一刀刺入, 口中還跟姜說"勿忘投名狀". 違背盟約的不就是他本人嗎? 立投名狀時旁白裡姜午陽轉述龐青雲說他其實不信投名狀而信的是趙與姜. 聽起來龐很有義氣. 以結局論, 龐的確是沒守投名狀, 而深信趙與姜都會堅守投名狀而讓他宰割利用吧.

其實一開始龐從屍堆中走出來的時候, 也就清楚的指明他是個這樣的角色了吧. 故事裡的龐青雲不是個真小人. 他用大義來圓他每一個決定, 原諒犧牲別人的行為. 每次的決定都令他如此痛苦, 都如此正義凜然. 他也沒有要惡意利用或犧牲別人, 但是他總是犧牲別人來達成目的. 趙二虎與姜午陽則是典型重義氣的盜匪 . 不過劉德華跟金城武實在, 不夠土匪氣.

看完投名狀以後, 印象最深刻的實是他數場"唯美"的滿山遍野死屍景. 也許是我電影看的太少, 我還真沒看過如此重視戰後死屍場面的電影. 不過, 這個電影也一直在突顯當時的貧窮. 除了在清廷裡, 無時無刻不是滿佈灰塵, 吋草不生的景色, 能很深刻的感受到那時的苦境. 另一個印象深刻的畫面則是趙二虎的妻子蓮生穿過重重的貞節牌坊去村外找龐. 真是好個諷刺.

投名狀改自清四大奇案之"刺馬案". 今天看台灣的新聞, 說是認為因為胡志強跟陳可辛說"刺馬"太敏感, 所以才改了片名的. 剛剛看大陸網路新聞, 說改名因為刺馬案馬新貽(既龐青雲這個角色)的後人抗議才改名的. 後來又看到陳可辛說改名是為了表明與早期邵氏拍的電影刺馬有所不同. 這真是跟龐青雲的所做所為一樣的令人混亂.

留言

匿名表示…
【投名狀】趙二虎五十步笑一百步

趙二虎是一身匪氣,什麼都是搶,包括女人是搶回來,殺害押糧小兵, 搶掠民居,姦淫民女,私分軍餉等,.如果龐不念兄弟情,一早正法了他, 二虎容易衝動辦錯事,那個私發軍餉和分裂軍隊都是淩遲的死罪,他活下來都不知道是饒的他。 打劫財政部人民銀行金庫還想人保他?
  
  立投名狀時二虎毫不考慮最爽快地把無辜路人甲幹了(反映他狠快的性格);老三像電玩般把路人乙幹了(反映他無腦性格);老大稍為猶豫說著下次投胎找我報仇把路人丙幹了(反映他不信教條)舒城之戰老二把說降的將二話不說殺了, 俗話說:兩軍交戰,不殺來使!!! 只要是只軍隊,就應該守譴規則...太平軍派出探馬小將前去勸降,算是來使談判,什麼趙二虎卑鄙之級,根本不顧軍事譴規則,趁太平小將無備將其襲殺!!!這樣的軍隊,這樣的肆意踐踏自古的軍事譴則!!! 屠城三天,搶掠民居,姦淫民女,殘害百姓, 後來竟成為偽人道主義代言人,看得有點起雞皮疙瘩
  
  最初立頭名狀不是龐願,也不存在誰騙誰,二虎拿著大箱銀子回家時,龐又騙了誰? 不然二虎一早餓死或被打死在山區,以現代的道德觀去詮釋當時的人命如草芥年代的人,本身就是一種悲哀! 二虎利誘兄弟去打仗又算不算利用兄弟? 二虎擔家包證你一世山區泥上拾雀屎吃的生活
  
  還有頭名狀只是入黑社會的一個冷血儀式,本身就沒有道德觀,兄弟三人納“投名狀”並非是我們看到的燒香祭天那麼簡單,而是殺人結拜:三人各殺一人,從此兄弟的命就是自己的命。說白了,就是他們為了互相取信,一起殺人犯罪,成為栓在一根繩子上的螞蚱。這種極端結義的匪邏輯似乎讓人很難理解,龐不信硬生生的教條頭名狀是對的

在影片的宣傳和導演闡述中,“兄弟情”一直都是作為影片的主旨來表現的,從影片選取姜午陽作為畫外音的敍事者來看,創作者似乎把姜午陽所堅持的“納了 投名狀的兄弟結義不可違逆”作為正面價值觀來弘揚,然而且不論“投名狀”這種殺人結盟的方式本就違背人道,事實上全片最冷血的一幕是二虎毫不留情爽快地將一個苦求不要殺他的無辜陌生的百姓殺掉,苦求不要殺他的無辜陌生的百姓不是兵不是敵人不是詐降將,那不是戰場而是二虎一個土匪的私人刑場!
張小明寫道…
作者已經移除這則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Film: Outsourced (內有大量劇情)

片名: Outsourced (2006) 導演: John Jeffcoat 主要演員: Josh Hamilton, Ayesha Dharker, Asif Basra 平安夜午夜在 couch 上做 TV channel surfing, 轉到 The Rock 剛好遇到開演. 原來我已經完全忘了 The Rock 的開頭. 因為主角的名字, 我還以為 The Rock 有我不知道的續集. 沒幾分鐘後發現根本就是 The Rock, 所以又展開了我的 channel surfing. 轉到 StarMovie 時, 被也是剛開始的影片 Outsourced的內容引住了. Outsourced 是部小成本電影(可能比海角七號大就是了), 諷刺企業為求降低成本, 不顧勞工飯碗. 故事由三條線織成: 1, 主角的部門被外包去印度, 更糟的是他被強迫派去印度, 去改善印度公司的效率 2, 主角在印度受到嚴重文化衝擊, 不過在外包前輩的點醒下開始去學習適應印度 3, 主角愛上了外包公司優秀印度女職員, 開始輸出美國價值. 主角Todd 先生任職於西方藝品公司的客服部門. 可是因為公司政策, 整個部門被外包到印度去, 危及職位. Todd 非常不滿意, 可是因為Stock option 沒到手, 也不願辭職, 上司Dave以此脅迫他, 將他外派到印度去協助外包的公司改進客服部門每通客服電話平均時間. Todd在無可奈何下, 出發前往印度. (謎之音1) Todd一到孟買機場, 因為外包公司訂的接機計程車誤將他的名字寫成Toad(蟾蜍)而沒被他認出來 (謎之音2), 而展開了他的自助到公司之旅. 首先不適應孟買的計程車司機拉客陣. Todd看到旁邊有個不煩人的司機, 決定搭他的車, 沒想到這司機的車是台電動三輪車. 到了火車站, 發現要搭的火車擠滿了人, 許多乘客吊在車門上搭車, 車都開了, 也不知道怎麼辦. 還好後來有個友善的路人甲出現指點他跳上車, 然後又碰巧在目的車站遇到他要訓練的印度主管 Puro. 才順利安頓. 不過原先Todd 是要住有名的西式大飯店, 卻被Puro熱情的安排到有印度風情的高級民宿. 因此, 他也開始被強迫接受印度的生活方式(謎之音3). 比如房間牆上的印度神像, 用手吃飯, 只能用右手抓飯, 上完廁所用左手擦屁股等等. Todd 的任務...

高雄市立三民國小第卅七屆畢業生(民國七十一年畢業)

第031-040屆 : "第卅七屆畢業生(民國七十一年畢業) 男354名女307名計661名" 林啟平 林韋良 陳寶元 葉俊盛 許子文 劉文平 蔡國正 黃龍德  蘇義華  劉頂榮 陳戎凱 陳宗坤 陳志祥 李宗達 蘇峻賢 陳耀源  蔡秉憲  許智凱 郭文欽 陳建宏 吳豐緒 劉豐雄 陳重安 何宗憲 林明興 姚 毅 劉俊賢 何明昌 黃盈嘉 力惠雲 陳金枝 吳玲瑛  李淑靖 羅珮尹 呂燕萍 沈金春 鄭朱吟 陳怡靜 蔡潔妮 陳怡  許惠元 曾麗君 陳鈴蓉 洪淑芬 黃淑芬 莊婉華 莊琇后 邱淑娟 黃玫君 陳家寧 鄭淑惠 吳靜芬  六年級本班 陳文擇 林柏宏 詹雲翔 許嘉元  王國書 林志城 林政翰 張文華    張凱明 胡混富 曾迺敦 顏忠盈  柯耀清 陳永信 楊文豪 陳慶恭 李順興 許建利 許國賓 陳家宏   許恭溫 王德旗  郭明峰 黃馨緯 柯乃禎 李秋慧 鍾惠如 林淑貞  黃桂香 吳姿慧 鍾旻君 林淑娟    蔡美華 吳枚娟 吳智惠 黃君秋  嚴英麗 洪春玉 陳惠卿 李雅貞 陳翠華 詹麗華 林淑玲 陳怡靜     許麗君 謝慧蓉  陳炳福 張立人 唐振榮 許順謙 蘇建榮 別永懷  陳光和 方志宏  呂正三  張志宏 翁榮遜 張明志 黃信介 黃振生  陳朝國 劉添賢 吳俊輝 蘇意能 楊毓生 薛明宏 胡翠芳 林慧玲 許瓊文  崔坷  林玉蓮 周靜如 陳瑩珠 柯容惠 蔡淳萍 陳引杰  周敏玲 邱麗鳳 尤麗君 吳美瑤 蕭哲聰 蔡佩融 李愛靈 陳育慧  陳裕英 林雅萍 李妙芳 陳淑美 黃敏婷 吳昭璿 王淑惠 吳義正 鍾政利  陳文政  王致傑   林家吉  朱柏宗 顏仲健 何昆城 鄭旭峰  王明哲 蔡明熹 許耿睿  彭德龍 王昶人  曾兆廷 林汗元 王奕璋  李俊賢 黃裕程 賴傳佳 黃竣鴻 陳志林 陳文瑞 蘇建發 鄭旭棠 蔡介訓 冷昌發 趙蘭柱 陳承志  高啟富  呂良文 朱家慧 李懿君  劉必慧 鄭芬如 余桂芳 盧琇儀 楊琇雯 王郁苓 劉千惠 盧佳杏  黃明鳳 盧隆婷 張秀慧 劉淑婷 陳麗雯 陳惠鈴 葉素妹 葉金蓮 郭素吟  許重勝  蔡書斌 李玉志 蔡文貴 簡聖元 陳建宏 林獻鴻  ...

三塊厝由來

鄭氏王朝為解決糧食問題而勵行屯墾制度,由原來的部隊分派至各地屯墾,至土地開發完成形成聚落,便以初來拓墾的營鎮名為地名。高雄市內源於鄭氏王朝分派駐墾的地名有前峰、後勁、右昌、左營、前峰尾、營盤、草衙等地。此外,高雄市老地名三塊厝、五塊厝亦是沿襲自荷蘭人官佃制度的文武官田所形成的聚落。 http://www.gov.tw/ACTIVE/view.php3?id=24917&sub=38&main=06_FOLK     http://www.nknu.edu.tw/~geo/04_geography/92/48814003/new_page_12.htm 三民區舊名「三塊厝」,地名溯自明朝天啟年間對臺灣的開發,鄭成功驅荷蘭人臺後,加緊開闢臺灣設鎮屯墾而來。明鄭時代,王姓、蔡姓、鄭姓、前來開墾,王姓在東段的〔橋頭〕;蔡姓在南段的〔海墘〕;鄭姓在西北段的〔後角〕,往後王、蔡、鄭三姓子孫在此形成三塊厝。台灣光復後,三塊厝在民國三十五年經重編的行政區就將三塊厝正式命名為現在的三民區。   高雄愛河流經三塊厝者稱為三塊厝溪(河南河北運河);由於『大鹽湖』(愛河的古名)流經這裡再經鹽埕注入大海,因此工業發展與近代的商業這裡都有,如南北貨集中在「三鳳中街」、「三民街」、愛河邊的磚窯舊景,都是她發展的足跡。日治時期,昭和十一年(一九三六)將火車站從原來的鼓山新濱火車站改建於三塊厝的高雄火車站,成為南部貨物集散的樞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