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 4月, 2015的文章

打臉文: 商週的 "歐美大學宿舍讓你變成「人才」,臺灣的大學宿舍只能教你「吃苦耐勞」"

商週文在此 http://www.businessweekly.com.tw/KBlogArticle.aspx?id=11577 歐陸大學宿舍我沒甚麼了解, 像霍格華滋那樣的學院型住宿也只有極少數古老大學或意圖模仿那種學院制度的學校才有(牛津剪橋與彼得的哈猴.....). 另外也有不屬於大學而模仿劍橋學院的住宿, 如倫敦的 Goodenough College (不過我也只知道這一所). 我在1996年去倫敦的University College London (UCL)讀書, 大概知道一點當時的狀況, 也去過不少英國其他大學的宿舍玩耍. UCL主到大學生宿舍是可以包餐的"雅房", 可能是一張或兩張單人床. 3~4間房+餐廚房為一個單位flat(公寓)在UCL主要是給研究生住的, 另外也有十多個房間共用一個廚房的 corridor(走廊)單位. 當然也有少數提供給家庭生活的宿舍. 去過幾個學校的corridor共用廚房, 他們的水槽或洗碗機裡常常堆滿沒人要洗的共用餐具(他們之中有人說了, 餐盤不是要用的人自己洗嗎?), 用餐時間共用廚房裡擠著熱愛烹煮或搭伙並擁有個人餐廚具的東方人. 如果有微波爐就要小心注意, 總是會有人把鋁箔飯盒丟進去微波, 導致閃閃發光. 放在共用冰箱裡的東西不用期待它總會忠實地待在冰箱裡等您(特別是長腳的土司與牛奶). 住西人宿舍我學到最重要的一件事是, 他們的洗碗精是"可食用 "的. 碗盤用水沖沖刷刷, 打上洗碗精, 抹布擦一擦, 就了以裝盤了. 週末半夜酒醉學生進進出出吵吵鬧鬧, 更不用說偶爾會有的夜半喘息聲. 嚴格要求的火警鈴淨空(不管是真的假的還是演習, 就算寒冬半夜也不例外), 讓我回到台灣很久還保持著聽到火警還有必須向戶外移動的習慣. 不過最近這個習慣終於淡了. 有一年我跟亞非學院一個來自美國的猶太裔藝術史博士班學生分租一個flat, 我看著我這老美室友常常以 baked beans on toast (這老兄吃完後還要配一塊餅干當甜點)當晚餐, 我問他說這樣不會膩嗎? 他回答我, "你們東方人真是把時間都花在吃的上面了".  (你說拉丁民族都很晚吃又吃很久嗎? 也是, 不過我想人家也不是天天這樣搞啦). (另外, 想要有個人衛浴, 在英國絕對不是&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