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 9月, 2005的文章

轉台

同樣的老闆, 同樣的合作對象, 只因為換了一個辦公室, 就像電視機轉了台, 天線轉了向般的, 每天流過我腦子裡的訊息完全變了.   比如以前總是都會聽到GSI 部門的各種消息, 現在聽到的就是 Genomic team 的各種消息; 比如以前總是聽到GSI 對於一個問題看法, 現在聽到的則是 Genomic team 對同一個問題的另一種看法. 比如以前總是以GSI 的立場發表問題的解決之道, 現在好像成了Genomic team 一員, 立場變動.   不過是隔個走廊的兩間辦公室的差異罷了.

中秋

中秋, Christina 家烤肉. 這是兩年來唯一的一次烤肉. 自從 52 Cumbrian Gardens 一家子散會後倫敦頓失烤肉據點; 自從我北搬之後, 機會更少. 不過兩年還好. 今天去烤肉的賓客中有人五年來都沒烤過的, 也有更久的. 一早起床時窗外還下雨, 本不太想出門了. 幸好下午在曼城沒下雨. 下午去買烤肉架, Costco 與 ASDA 兩家賣場烤肉用具都已因為過季下架了. 還好B&Q 還能買到, 沒有白跑一趟. 難得一次的烤肉聚會竟然沒有照相. ( http://aiforum.cse.ttu.edu.tw/active_content.php?bio_num=15 )

新辦公室

今天到公司"搬家", 從 19F13 搬到 19F22. 因為想自己一個人慢慢整理, 所以挑禮拜六來,也不煩勞公司裡的支援部門搬了.   原本跟老闆共用一間辦公室, 不過前一陣子跟上頭達成共識, 認為接下來的時間跟科學家們共處比較好. 如此他們可以就近問我問題, 我也可以就近了解他們的問題. 這個模式在另一個同事的工作上證明效果很好. 不過是不是適用於我呢, 這就有待時間回答.   新的位置在一間比較大的辦公室, 但是因為使用的人多, 所以個人空間很小. 對於其他的 scientist 來說辦公桌只是他們一天中工作所需的場所之一, 所以辦公室的位置小一點還無妨. 可是因為我一天所有的時間大多是在座位上, 這位置對我來說實在太小了. 光是桌面就只是以前的一半大而已.  不過這在同意搬過來之前就已經知道了, 所以實在不應該抱怨. 好吧, 大辦公室的好處就是人多有趣一點. 雖然平時大家都很忙於工作, 不過從人與人的戶動中還是可以得到一些樂趣的.   這個辦公室我曾戲稱他為產假辦公室. 產假辦公室在我來前主要有四女二男 (另外還有一個女實習生與兩個從不來用這辦公室的女員). 這四女裡頭其中三女都於去年間前後請 maternity leave (6個月). 這六個人是屬於一個team 的. 他們的 team leader 一定很傷腦筋吧.. 哈哈. 如果是在台灣, 這三個女人的小孩從此就要開始競爭與被比較了.     今天花了三個多小時把座位搞定. 被一堆電腦的線搞的七昏八素的.

後街老家(五)

是不是如Monica說的, 我們只能在地球上流浪? 這一點我還算是樂觀. 雖然失去了老根, 不過就像我家榕樹般的, 氣根也可以發展成新的支柱. 台中的家就像是氣根, 跟土地的新接點. 目前雖然棲身自己在英國租來的房子, 不過這終究這只是暫時的選擇.   夢(一)  關於高雄家的夢有兩個.   在我小時後不只一次做過這樣的夢, 不過除了第一次外, 以後的幾次都是因為對這個夢所感到的好奇而努力做出來的重複夢境. 玄機右手邊的門進去應該是書房, 打開後裡面去是一個黑暗寬廣的空間. 沒有邊際沒有頂. 左前方, 有個很大很大的景象: 一個女人操作著紡紗車. 這個景象應該是以小時看的童話圖畫為模型形成的. 夢就只是這樣. 第一次做完這夢後就很奇怪, 想知道後來到底會如何發展. 有時睡覺時就努力想著這個夢. 有時會成功的做出同樣的夢來, 卻仍然沒有發展下去. 看來我不會說故事的特質從很小很小就確定了.   夢(二) 高中以後覺的自己的彈性還不錯, 玩起跳高來了. 大學時也得過一些校內與地區的獎牌. 這個大學時代的夢就是關於跳躍, 垂直的跳, 跳到雲端, 看到了家的屋頂, 樹, 與院子的地台. 慢慢飄落後, 又再跳上去, 再飄落. 飄浮的感覺很自由, 很涼爽. 這個夢也沒有劇情, 就是跳躍與飄落.   往後, 老家的景像也許只會出現於照片或夢境裡.

GYM 的再接再厲

自從報名了 gym後已經去了六次, 只有三天沒去. 當然, 要維持這種狀況是不實際的. 長遠來看頻率能收斂到一週兩次應該就要偷笑了, 不過如果能一週去個三次就很理想了.  最近全身的肌肉還是很酸. 這一條條的肌肉實在太久沒動了. 其實去gym 的目標應該是減重. 不過以目前的飲食狀況來看, 恐怕要很久才能減個五公斤.

後街老家(四)

搬家公司與爸媽租的 Van 駛離了三德西街, 屬於我家的物品家具運離了高雄. 與居住過十八年的地方, 或說是根, 從此失去了關係. 這些年來我在英國時, home address 常常還是填高雄的地址. 看來接下來第一件事是想想我在那些重要的機構的聯絡地址得改了.    

衝動之下的結果... 報名了GYM

一直以來我都很抗拒去GYM. 不過今天一時衝動, 竟就去買了公司 gym 的會員.   也沒甚麼不好. Macclesfield site 的 Hulley's Complex 離果家只有一公里遠., 而且一個月只要扣十一鎊. 雖然沒有免費課程可以參加, 光是 gym 也夠我了玩的了. 裡頭總機械數雖少一點, 種類卻感覺比上次去的 LA Fitness 還多. 奇奇怪怪重量裝備地今天第一次看到.   如同其他的 GYM, 第一次去都得上 induction programme. 這個教練很熱心, 也很有耐心, 對於我一在重複問他問題不以為杵. 大概太多人聽不懂他的蘇格蘭腔造成的吧. 後來我開始自己玩時, 其中有一項重量機操作錯誤, 他突然的出現在我面前講了一堆幾哩瓜啦的, 問了幾三次才搞懂他要我做甚麼.   包含填表介紹與運動, 今天共花了一小時半在 gym 裡頭. 我想以後可以一周來兩三趟吧, 哈.

後街老家(三)

後街老家將於九月中歸還鐵路局. 如期歸還者可以得到一定額度補償. 如果住到鐵路宿舍最後搬走的一戶, 鐵路局願以高價補嘗, 但是如果宿舍配給人在那之前就已辭世. 宿舍則無償收回. 從現實的觀點看, 外公已將步入百齡. 年代相近的日式大宅院的維護也不容易. 結論就這樣出來了; 若從浪漫的觀點看, 結論一定是全然迴異.   忽略 從小就住在這樣的房子裡, 對房間裡的東西一點也不覺得特別. 也許一方面是因為附近鐵路宿舍全是這樣的房子. 即使去朋友家的觀察, 後來住近現代的房子, 或來到英國後住的各時期英國房屋, 也不覺得小時住的日本房子有甚麼特別. 在英國的日子大量看著日本生產的精美日劇, 劇中偶有象徵鄉下落伍的日式住宅, 這也只是有一種印證我家真是日式的罷了.   直到最近, 才有沒有細細看清楚的遺憾. 媽說她們把書房的檜木櫃的窗子以及客廳裡一些日式格子條隔間拆了下來當古董, 希望有一天可以用來做裝潢的素材. 他們已經拆晚了一步, 因為家裡還有許多和風的建築要素都已經被舅舅的朋友們索去. 雖然說這宅子幾十年來許多東西因為翻修的關係已經參進了許多其他的成份, 但是還是有許多小小的東西, 雖然沒有如灶與紙門般的不知不覺消失, 卻也宛如不存在般的被忽略. 當聽說有人來拆東西時, 我才驚覺到這種忽略的可怕.     

鍋貼餃子

昨天去安妮小姐家包餃子. 自己揉的麵桿的皮. 餡的調配大家都有貢獻. 最近揉麵桿皮的技術隨著經驗的增加小有提昇. 安妮小姐決定用做煎餃的方式處理餃子. 回家食也帶了一些.

後街老家(二)

高雄老家下週要歸還給鐵路局. 其實鐵路局要收回改建的計劃早在十多年前就有耳聞了, 也看過類似藍圖的東西. 雖然大家都知道有一天總要失去這個大房子, 不過確也沒想過這一天會如此逼近, 逼近到我來不急回去看看.   建築生殖 這間日本房子充滿了外公的斧鑿. 外公是土木工程師, 興土木本來就是他所擅長. 雖然日本房子不小, 不過卻也不足以滿足傳統大家庭聚居的需求. 對別人來說也許屈服於土地的限制是理所當然的結局, 不過對於外公來說, 寬廣的院子卻給了他發展的空間. 外公是個十足的實用派土木工程師. 空土地存在的意義對他而言就在於他的可建設性. 因而, 爸媽結婚, 外公從門口東惻的房間推了出去蓋了間新套房 (與浴廁間是沒有門的). 房間原來的位置好像是個露台. 哥哥考高中聯考那年從房子西惻的小房間推了出去蓋了一間小書房 (夏天很熱的房間) . 舅舅一家從台北搬回來後從西北角的房屋陸續推了兩進出去, 加了兩個房間含衛浴. 哥哥結婚時外公也在北邊走廊惻為他準備了間新房. 房子的發展, 就紀錄了家族的發展.  原本四四方方的房子以各種方式延展出去.   除了連接著主屋的新房間外, 院子裡有有些獨立的小屋. 其中位於廚房西惻外的算是一間完整的房間. 很久以前聽說曾經外租給學生. 我有印象以來他已經變為儲藏室, 堆滿各式各樣各樣的舊東西, 包含當年爸爸從印尼來台灣時帶來的木頭行李箱.這個房間在我表弟大一點需要個人空間時清理回來成為一間書房. 院子裡散佈的其他小型建築不外是工具間與小儲藏室.   主屋外還有兩個車庫. 分別是給舅舅一家與我們一家的. 我們一家車庫建築還發生過一段插曲. 外公在車庫屋頂上放了一個瓦鎮, 瓦鎮正對著對面杆仔店. 瓦鎮本身除了有建築上壓瓦的功用外, 還有鎮邪的意義. 店家門口正對瓦鎮卻是不吉利的事, 大概是瓦鎮避的邪全彈到對面去了吧. 因此, 對面杆仔店跟我門抗議過, 不過外公很堅持. 瓦鎮好像失蹤過. 不過以後杆仔店一直都是拉下正對著瓦鎮的鐵捲門做生意的.   庭園  雖然原本院子空地上加蓋了許多房間, 不過還是有很多空地. 前庭有兩棵日據時候就已存在的老榕樹, 一直負責維持紅漆大門後頭的神秘感. 前院本來有一株香香的桂花樹, 忘記那一年時消失了. 房間的東邊本來有兩棵龍眼樹, 小時候一直不結龍眼的. 某時後起又開使長龍眼了. 現在是只剩一棵龍眼的. 後院有

三塊厝由來

鄭氏王朝為解決糧食問題而勵行屯墾制度,由原來的部隊分派至各地屯墾,至土地開發完成形成聚落,便以初來拓墾的營鎮名為地名。高雄市內源於鄭氏王朝分派駐墾的地名有前峰、後勁、右昌、左營、前峰尾、營盤、草衙等地。此外,高雄市老地名三塊厝、五塊厝亦是沿襲自荷蘭人官佃制度的文武官田所形成的聚落。 http://www.gov.tw/ACTIVE/view.php3?id=24917&sub=38&main=06_FOLK     http://www.nknu.edu.tw/~geo/04_geography/92/48814003/new_page_12.htm 三民區舊名「三塊厝」,地名溯自明朝天啟年間對臺灣的開發,鄭成功驅荷蘭人臺後,加緊開闢臺灣設鎮屯墾而來。明鄭時代,王姓、蔡姓、鄭姓、前來開墾,王姓在東段的〔橋頭〕;蔡姓在南段的〔海墘〕;鄭姓在西北段的〔後角〕,往後王、蔡、鄭三姓子孫在此形成三塊厝。台灣光復後,三塊厝在民國三十五年經重編的行政區就將三塊厝正式命名為現在的三民區。   高雄愛河流經三塊厝者稱為三塊厝溪(河南河北運河);由於『大鹽湖』(愛河的古名)流經這裡再經鹽埕注入大海,因此工業發展與近代的商業這裡都有,如南北貨集中在「三鳳中街」、「三民街」、愛河邊的磚窯舊景,都是她發展的足跡。日治時期,昭和十一年(一九三六)將火車站從原來的鼓山新濱火車站改建於三塊厝的高雄火車站,成為南部貨物集散的樞紐。      

後街剪報 (一)

高市/搶救70歲老樟 三民區鳳北里民團結一心 2005/08/16 23:27 記者吳峙嵩/高雄報導 一群三民區鳳北里里民,與高雄市綠色協會、文化愛河協會等環保生態社團,16日共同呼籲各界,正視鳳北里三德西街鐵路局舊宿舍區內的一棵樹齡70幾年的老樟樹,可能即將遭砍伐厄運,應全力搶救保護市內珍貴綠色資源。 據了解,位於三民區鳳北里三德西街的鐵路局舊宿舍區內,有一棵估計樹齡約有70幾年的老樟樹,正面臨被破壞的命運,引起鳳北里民高度重視,並決定盡一切力量,阻止對老樟樹可能的傷害,保護這棵珍貴的老樹。 其實,這棵老樟樹早已列入高雄市「珍貴老樹」行列,其綠色資產彌足珍貴,並且極具保存價值。由於該處產權屬於鐵路局,但位在老樟樹旁的老式日本建築,早已被拆除殆盡,並夷為平地,一層廢土就這樣覆蓋到珍貴百年老樟樹的「腳」下,很令鳳北里民心痛,因為他們視這棵老樟樹為鳳北里之寶,卻任人如此糟蹋。 據傳,前幾天鐵路局突然派人將老樹修剪得光禿禿,日前更有居民發現,有人在老樹前祭拜、燃燒紙錢,並討論如何處置樟樹,研判老樟樹將遭遇「被砍伐」的命運。 在提倡保存人文歷史、維護生態的意識下,老樹早就不能再像從前般,任人們為所欲為的處置。如今卻仍然傳出老樹將被砍伐的說法,綠色協會、文化愛河協會非常痛心,決定與鳳北里長韓芙英、當地里民同一陣線,全力保護這棵老樟樹。 他們呼籲鐵路局,應體認「老樹」是大自然的寶貴遺產,更是一個城市歷史人文、生態環境的重要組成部分,鐵路局若完全漠視老樹的價值,而認為樹木為「私產」任意砍伐,這樣的粗暴行為,對土地毫無永續經營管理的觀念,對自然界更是不友善。 環保團體提醒,依據高雄市珍貴樹木保護自治條例,老樟樹符合保護條件,不論官方或私人,非經主管機關許可,是不得任意砍伐、移植,或以其他方式破壞,否則就得準備挨罰。 據了解,養工處提出「移植」意見,對此,綠色協會、文化愛河協會堅決反對,並堅持老樟樹應留在原地,除「移植」存活率不高,還有老樹與當地居民建立親密情感。     http://www.taiwan-go.com.tw/subject/detail.asp?no=57 以南北貨為主的傳統特色商街 三鳳中街一帶因「三鳳宮」而得名,在清領時代隸屬「三塊厝莊」, 由於臨近高雄港區,又有河道相連結,因此藉由地利之便,使它發展 成為當時的貨物集散地,也是當時高雄所屬九大街市之一,而目

後街老家 (一)

離高雄老家歸還與公家還有一週, 想記一些事情.     位置: 林蔭森森的高雄老家為台灣鐵路局的宿舍. 有些地方的台灣鐵路局的宿舍稱為鐵路新村, 不過這裡並不被這樣稱呼. 老家位於三德西街. 又稱為"後街". 為何稱為後街沒有人向我解釋過. 不過後街的前頭有一條俗稱中街的三鳳中街. 中街則是遠近馳名, 為高雄地區南北貨集散地, 過年辦年貨的地方. 三鳳中街這一帶又稱為三塊厝. 又為何叫做三塊厝? 原先三民區就稱為三塊厝. 據說是鄭成功王蔡鄭三姓將領來此屯墾建有三宅因而稱為三塊厝. 這裡還有個小小的三塊厝火車站. 是日據時代高雄八大站之一. 紅漆家門面對三德西街, 左邊是自立三路. 不記得在我幾歲時家左邊蓋起了跨越鐵路的自立陸橋. 陸橋蓋好前搭計成車回家時我記得要跟司機講到"三塊厝"或"後街". 有了陸橋之後, 我家的位置就變成了"自立橋下". 我家當然不是在橋下, 而是在橋旁. 真正的自立橋下其實都是五金機電行.   和宅: 後街的老家是日本式的平房, 是外公的官舍. 因為外公光復後一來台灣便掌管嘉義以南所有鐵路的工程, 位階頗高, 人稱總段長(工務段), 聽說職等跟台灣鐵路局長差不多, 所以分配到很大的宿舍, 是一戶完整的和式大宅, 有大庭院. 在我懂事以前, 和宅就已經開始漸漸施去原貌, 不再是純粹的和宅. 加建的房間, 改變了房屋原有的形狀, 而且新建的部份也不在是木造, 而是磚造. 很小的時後家裡還有紙門供調皮的小孩挖洞. 每每過年就得換紙. 後來紙門改為木門, 小孩的手指再也摳不進去. 我沒印象家裡有用塌塌米地板, 有知以來鋪的就是木地板. 很久以前木地板也換成了塑膠地板. 日本房子都有個神檀吧. 這個神檀在我家並不是供著日本人的神, 也不是外公的陳氏列祖, 也不是關公媽祖佛主或天主, 而是現代大神電視機. 至於家具陳設家電廚具可想也知是標準的現代貨. 小時後廚房裡還有個灶. 不過不知不覺中老灶也消失了.    許許多多的東西都於不知不覺中消失.